查看原文
其他

「史海钩沉」拓荒耕耘四十载 栉风沐雨铸农经 ——赵天福小传

No.

13



回望历史,照鉴未来。“史海钩沉”栏目,陆续登载由王琦、胡晓梅、李启坤编著的《记忆——沈阳农业大学建校初期部分人物小传》中的人和事,带领大家重温学校厚重的历史,感受前辈先贤们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真诚质朴的爱校情怀,不断凝聚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是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专家赵天福教授的故事。

赵天福

(1921.03.01-2002.06.11)

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专家


赵天福,河南荥阳汜水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赴美留学,先后在田纳西州立农工学院农业经济系和维尔蒙特州立大学经济系就读研究生课程,1948年末归国。194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是年10月,应邀到沈阳农学院农经系任教,历任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赵天福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拓荒耕耘四十载

栉风沐雨铸农经 

赵天福小传

创建新学 臻善学体


20世纪80年代赵天福

和朱道华教授研究《农业经济学》教材

赵天福是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在全国最早编著该门课程教材,并在退休前一直担任该课程的全国统编教材主编,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高等院校的农业经济学课程因无教材可用,大多停开,少数开课的学校使用的是当时中国人民大学聘请的苏联专家所编《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讲义》,其内容主要是讲述苏联社会主义农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而对中国农业经济问题则极少涉及。其时,赵天福在东北人民大学首次承担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他认为,脱离中国实际,照搬苏联模式,不能解决中国的农业发展问题,必须尽快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敢于创新理论的勇气,搜集大量理论和实践资料,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分析我国当时在农村改革上所提出的方针政策,编写出自成体系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讲义》(以下简称《讲义》)。《讲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应用,引领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从苏联的学科体系中分离出来,走上独立成学的发展历程。

赵天福根据新的情况和理论发展不断修改农经教材,1961年,赵天福主编并由沈阳农学院自行铅印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讲义》,体系完整,理论深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从农业经济理论体系上大胆批判了此前农村政策上的极“左”错误,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应走的正确道路,起到了在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界拨乱反正的作用,其真知灼见引起广泛反响,许多农业院校作为正式教材采用。

1984年,赵天福辅导研究生

(左起:杨全国、黄延信、翟印礼、

赵天福、汪三贵、张光辉、陈汉圣)

由于赵天福在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建设上的特殊贡献和广泛影响,1978年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经济专业会议决定,由沈阳农学院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及财经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统编教材《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1980年12月,经赵天福、朱道华等人的共同努力,我国首次公开出版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赵天福先后于1985年和1995年两次主编出版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修订本。这三部教材,为我国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农业经济专业所普遍采用。教材突出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的原则,紧密联系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理论阐述和分析深入浅出,为农业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了成熟的框架。

不囿经院 问政建言


1983年8月,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会

“智力支边”农业讲学团社员在新疆合影

(左起:郭锡昌、赵天福、

陈恩凤、唐耀先、蒋毓蘅)

赵天福做学问一如他的为人,真诚率直,不阿权贵,不事逢迎,不追潮流,不囿经院,一以贯之地遵循科学,尊重实践,为指导实践建言献策。在承担大量教学、行政工作的同时,赵天福的科学研究从没有放松过,40多年的研究生涯,形成大量的科研成果,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他本人的著述,总是着眼实际,力戒空谈,坚持讲实情说真话,因而富于说服力。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极为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面对土地产出效率低下,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窘况,实行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国之要务。经过长期研究,赵天福认为,农业集约经营不能局限于农业内部,而应把社会发展条件的构建与社会发展环境的优化同步考虑,协调进行,提出了广义农业集约经营说。1964年,赵天福在《红旗》杂志第三期上发表题为《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问题》长篇文章,引起社会上的热烈讨论,《红旗》杂志还专门刊发了赵天福与读者问答讨论文章。此后的实践证明,文中所阐述的农业集约经营思想,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0世纪70年代末,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题,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聚焦点。针对某些急功近利的“速化”观点,1979年8月,赵天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农业现代化要有步骤地进行》的文章,提出:“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力,每前进一步,既牵涉到许多技术政策问题,又牵涉到许多经济政策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企图快上,必然导致搞强迫命令,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文章还就农业技术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村工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在农业经济理论界形成一定影响。

1988年1月,赵天福、朱道华在德国访问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和农业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赵天福关注改革,倾心探索,并通过课题研究、刊发文章以及为省、市各级领导干部上培训课程等形式,阐述自己的学术成果,在我国农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与农村发展战略研究中,赵天福极富远见地提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问题。1982年发表的《略论辽宁农业的发展战略》一文中,他提出“要使全省的农业生态环境逐年有所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他概括出辽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内,使农业在稳定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在产品结构、生态平衡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有所改善”。其中所体现的战略思想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确定的可持续农业战略相一致。

赵天福力倡理论与实际结合,反对空泛议论。他主编的《农业经济》杂志,所载文章,多经他亲自挑选和指导修改,他的学风渗透其中,使《农业经济》影响日增,成为全国农业经济的核心期刊。20世纪80年代,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仍先后主持完成了原国家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不同类型地区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对策研究”。1988年,年近古稀的他还赴联邦德国参加了与波恩大学合作进行的“农业区划问题的研究”。赵天福学风严谨,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于朴实中蕴含独到见解,对探索新中国农经理论,指导社会实践颇多建树,堪称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之大师。


呕心立业 教书育人


1989年9月,赵天福与他的第一位博士生

张桂林在论文答辩会期间合影

至1991年70岁退休,赵天福任教计42年,把他的毕生精力都用在农业经济教育和研究事业上。赵天福学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充满哲理,历来受学生欢迎。学生们更为敬重的,是他的学风和为人品格。他治学严谨,学风清正,师德风范无言而四溢。40多年笔案传授,培养出数千学子,遍布于我国农业管理领域。他亲手培养了硕士、博士在内的一批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其中很多人成为农业经济界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政府机构领导干部和科研单位的骨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

赵天福多年担任沈阳农学院农经系主任,为该系的创办和发展倾注心血。在学科建设上,他精心安排并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在组织和团结全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他襟怀坦诚,善于团结同志,老、中、青教师都很高兴在他领导下工作,从而使该系师资力量迅速成长,学生人数成倍增加。1994年,学校撤销农业经济系,组建经济贸易学院,为培养农业经济人才、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关注,了解沈农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稳步提升!沈农BIOCHAR期刊最新影响因子达12.7!

【视觉沈农】你真的了解“元素周期表”吗?

党委书记刘广林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本文节选自《记忆》

作者:张桂林 王春平

图片来自档案馆

编辑:侯成婉

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中心 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